公共電視/記者王威雄嘉義報導
拿著尊重原住民的白布條,大聲吶喊,希望大家能聽見鄒族人的聲音。因為八八風災重建之路遙遙無期,原本預定樂野與彰樹湖基地要設為安置災民的永久屋,不過卻因為水土保持計畫審議未通過,不宜開發,讓災民大感不滿。
除了擔心文化傳承問題,也對嘉義縣府,函報內政部番路鄉轆子腳,為二期基地永久屋,感到不滿,因為假使這樣就有三分之一的鄒族人得下山居住,不過嘉義縣副縣長吳榮輝表示,整個過程都有鄒族人參與,並不是單方面決策。
八八風災後已經九個多月,看到重建之路遙遙無期,讓鄒族人紅了眼眶,堅決要在原鄉重建,縣府也會持續耐心溝通,希望鄒族人要相信專業會勘報告,並表達目前只有修路問題沒有封路問題,這樣才能讓阿里山重回以往的觀光榮景。
阿里山是我家! 鄒族封路抗議
華視新聞報導
嘉義阿里山去年八八風災時嚴重受創,當地的鄒族原住民被迫住進山下的永久屋,很不滿要放棄長久居住的家園,上午還激動的封住前往阿里山的道路來抗議。
原住民穿上鄒族傳統服飾,拉著白布條走上街抗議,一行人企圖封住前往阿里山的道路,當場跟警方發生拉扯,拉白布條的民眾想要衝上馬路,警方趕緊又拉又推,因為旁邊的車子來來去去,實在好危險,在大馬路上上演驚險的畫面,都是因為住在去年八八風災時,阿里山受創,原住民被迫得遷到安全的永久屋居住,但是原住民希望住在山上,提出的永久屋地點卻屢遭否決,他們認為政府根本試想把他們趕出,鄒族長久以來居住的阿里山(抗議民眾:還我九號地!我們要住在山上!)數百名鄒族人走上街抗議,就是希望能住在自己的部落,讓鄒族文化在阿里山繼續傳承給下一代。
(完整影音新聞請見:http://news.cts.com.tw/cts/general/201004/201004240457755.html)
永久屋地點遭否決 鄒族抗議
民視新聞鄭榮文嘉義縣報導
24日有上百位阿里山鄒族的災民在阿里山公路66公里的地方拉起白布條抗議,他們不滿縣府否決他們的選擇的永久屋地點,還要求他們搬遷到平地,過程中還和警方爆發拉扯白布條的衝突。
鄒族災民拉起白布條抗議,就在阿里山公路和警方爆發拉扯衝突,所幸衝突並沒有擴大,上百位鄒族災民冒雨拉起白布條,沿著阿里山公路一路抗議,主要是不滿縣府否決他們自己選擇的永久屋基地,而且勘查過程中都沒有通知災民參與,激動的族人面對鏡頭,一度講到幾乎昏厥。
上百位族人打算封路抗議,警方也出動警力,不斷的將抗議居民聚集到公路旁邊,避免影響往來車輛。
八八風災之後,受災嚴重的阿里山鄒族村落,居民暫時被安置在新社組合屋,現在政府有意讓他們搬遷到平地的番路鄉,災民認為等於是直接扼殺原住民的生活及文化,完全不能接受,激動的焚燒抗議書表達不滿。
大動作表達堅持不下山的決心,族人只希望能在家鄉重建家園,延續原住民的文化傳承。
封路爭地權 鄒族百人抗議
中國時報【鄭光宏/嘉義報導】
為抗議政府否決鄒族原民所提三處永久屋建造基地,且質疑藉此打壓鄒族文化與傳承,鄒族八八風災重建自救會會長石明雄等人,廿四日率領百餘位族人,手持抗議標語,試圖在阿里山公路六十六K處封鎖來往車輛,過程並與警方爆發零星衝突,最後眾人群聚湖底部落永久屋基地前焚燒抗議信,宣示部族團結決心。
自救會副會長陳有福強調,莫拉克風災後,族人所提包括湖底部落、山美九號地與一五二林班地皆被有關單位以地質破碎、位處順向坡易崩塌等安全堪慮理由否決,並有意將山區災民全數移往正在興建中番路轆仔腳永久屋基地,災民抱怨,如此一來,「鄒族將四分五裂」。
因此自救會昨日邀集鄰近來吉、樂野等部落鄒族原民,聚集在公路六十六K樂野迷糊步道入口處,手持「尊重原住民意願」、「鄒族宣示土地主權」等標語,沿公路往湖底部落前進,過程中抗議隊伍一度封鎖道路,試圖癱瘓交通,並與警方爆發零星推擠衝突,所幸無人受傷。
最後抗議群眾徒步走到族人所屬意湖底部落永久屋基地前禱告,並由鄒族十八個家族代表,共同堆砌石塊於土地上,象徵部族「團結」永不分開之意;由於縣府無人到場,自救會成員遂焚燒抗議陳情信,過程堪稱平和,警方也鬆了一口氣。
對此,副縣長吳容輝表達遺憾。他說,當社會所有資源皆投注在阿里山重建的同時,原民竟選擇「封路」自斷商機;此外,番路轆仔腳永久屋原設計要提供給五百恩部落災民居住,但因當初需求統計時,鄒族有近七十戶「自願」入住,才會臨時增加第二期工程支應,絕沒有「強迫」鄒族災民下山之意。
鄒族封路 宣示原鄉重建決心
台灣立報【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】
莫拉克颱風災民安置用地勘選審議小組日前開會,原先評估計畫興建永久屋的兩處基地,因水土保持審查未過關,嘉義縣政府決定另覓新基地或移建到番路轆子腳基地。當地鄒族代表表示,決策過程資訊完全不公開,難道鄒族人還得「看報紙才知道」?
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88颱風重建自救會表示,災後至今阿里山鄒族災民都全力配合政府災後重建的規定與安排,但將近9個月的時間,部落重建之路依然緩慢,甚至傳出嘉義縣政府已片面決定不開發樂野村湖底永久屋基地,刪除山美村9號地永久屋基地,來吉村152永久屋基地也凶多吉少。
但是對於最直接相關的鄒族人而言,決策過程與內容卻都一無所知,只能透過報紙知道目前的進度。
「專家學者指出不安全的部分,難道沒有任何後天的補救方式嗎?」鄒族代表陳有福表示,永久屋基地雖然政府及專家學者都有前來會勘,但都只是單方面的認定,並沒有原住民學者共同參與,鄒族人無法接受這樣單方面的認定。
陳有福表示,有消息指出,嘉義縣政府計劃在番路鄉觸口轆仔腳一帶,規劃「國際級觀光鄒族新村」,計畫將近千人的鄒族族人,趕到一個不適合原民延續文化暨產業重建的地點。
「我們並不是要錢,我們是希望政府能真正聽到我們的想法。」陳有福說,在政府觀光化的重建思維下,所謂的「鄒族新村」,只是漢人眼光出自觀光考量的想法,雖然被視為可以帶動地方經濟,但這並不是鄒族人要的,在美麗政策糖衣下,鄒族人成為被觀賞的動物。
「把將近1千人的鄒族災民遷到山下去,鄒族的文化以及山上的產業都將被撕裂。」陳有福說,雖然縣府說會在山下設立原住民專區,並且興建庫巴集會所、工藝場及3所教堂等,減少族人離開家園的不安,但是有考量過文化嗎?
陳有福認為,政府漫長的重建協商過程,最後都只是誘騙族人下山的戲法,鄒族人將以抗爭做為爭取鄒族權益的最後手段,24日上午10點將動員阿里山鄉的鄒族人封鎖阿里山公路,明示族人要在原鄉重建的決心。
不滿搬遷 鄒族人封路抗議爆衝突
TVBS新聞報導
不滿嘉義縣政府未經溝通,就要把近千位阿里山鄒族族人強迫搬遷至阿里山公路起點的番路鄉,今天有1、2百名鄒族族人拉白布條抗議,並且一度要將通往阿里山的公路封鎖,警方強制攔阻他們的封路行動,雙方爆發推擠衝突。
上百位鄒族族人,強行拉起白布條,要封鎖阿里山公路,跟警方你推我擠,差點爆發衝突。
這群族人會這麼氣憤,都是因為不滿嘉義縣政府,未經溝通就準備將他們從阿里山上,強行搬遷至山下的公路起點,他們穿上傳統服裝、佩帶獵刀,要禁止任何人進出阿里山。只是封路不成,有人情緒太過激動差點昏倒。
鄒族族人在警方優勢警力戒護下,最後只能在文化發源地立下石碑,並焚燒陳情書。
只是縣府如果繼續不理不睬,他們不排除會有更激烈動作,爭取自己的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