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民台【卡造飛燕/Vuluq報導


 



  日據時期,台灣出現許多原住民族人對抗日本統治的行動,走過一甲子,台東延平的布農族人重新接納陪同日本來的學者,進行內本鹿舊部落的尋根之旅,尋找過去日本人和布農族人共同的足跡和歷史,老一輩族人面對歷史,他們選擇包容和諒解。

   
鳴槍,象徵著布農族前往內本路尋根的活動,即將出發,這項尋根活動,因為來自日本的尾島女士的參與,顯得更有意義。而尾島女士也帶著日據時期,在這裡擔任警察後代子孫的祝福前來,再度前往布農族的舊部落,實地探勘60年前日據時期在內本鹿的歷史足跡及祭拜亡魂。


    60
年前日據時期,多少抗日事件,都是因為對日本理番政策進行的一項抗爭行動,在抗爭的過程中,彼此之間也出現了傷害對方的行為,走過一甲子後,布農族人選擇以包容、諒解,來歡迎日籍女士尾島一起前往內本鹿舊部落,尋找過去日據時期日本人在這裡的足跡,意義深遠。


   
九公里的路程,24日中午出發,需要5天的時間,尋根活動一行9人,這一趟尋根活動,除了祭拜葬在「楓」,也就是布農族內本鹿附近地方,祭拜一座當年遭誤殺的幼童墓碑幼童亡魂外,另一個主要目的,是希望布農後代子孫不能忘記這一頁抗日歷史。在進入內本鹿區域時,一行人輪番祭拜祖靈,儀式莊嚴。


   
回憶當年內本鹿被迫遷徙的時代,現年86歲的白媽媽(胡春蘭),當年的理番政策,是強迫遷徙,儘管族人非常不願,而發動抗日,但在那個時代,確實是無法避免。白媽媽選擇諒解,在言語之間,對日本人多少也留有一些感恩。


   
內本鹿種種的抗日歷史,布農族青年古總結將它po在網路部落格上,進而促成日籍女士尾島千里迢迢的前來台東延平,並與布農族結下千年之緣,這次率著尾島女士,一同前往內本鹿舊部落進行探勘及尋找共同的歷史,可以說彌足珍貴。


   
日據時期,在台灣確實發生許多的抗日事件,這些抗日事件,大多與日本人在進行理番政策有關,在遷徙的過程中,有的是順利的,也有拒遷反抗行為,因   為反抗而發生不幸事件,走過一甲子之後,多數年已老邁的族人,都能體諒如此時代留下的悲劇,老一輩族人如今都已能釋懷。



 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
布農族內本鹿尋根 日女同行弔念


 


 


自由時報【記者王秀亭/台東報導


   


日治時期日人對原住民的集團移住政策,引發日本警察與布農族衝突的內本鹿事件,事發69年後,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人昨天帶著1名熱中台灣古道的日本人尾島小姐,將以5天時間重回舊社探勘,活動計畫執行阿杜勒表示,藉著活動,族人恰可從錯誤歷史中,學習相互尊重。


   


    69年前,布農族人Haisul不滿日本統治者的集團移住政策,以武裝襲擊內本鹿警備道日本警察,造成多人死傷事件,促使日人加速將內本鹿布農族全盤強制遷移山下。


  


   延平鄉布農族人為找回祖居地的記憶,近年來不斷上山探勘尋根,並將3月訂為「內本鹿事件」紀念月,為建構內本鹿的歷史全貌,鄉民今年組成舊社探勘隊,8人隊伍昨天在部落耆老及族人的祝福下,整裝上山,準備以5天時間回到舊社。


  


  探勘隊上山祝福儀式中,另有名日本人尾島小姐(Ojima Kiyoko)要一起進入內本鹿,熱愛探尋台灣古道的尾島表示,從網路部落格中,認識內本鹿尋根故事,並促成日警後裔青木兄弟與布農後裔相會交流。


  


   尾島得知布農後裔再度上山,遂帶著青木兄弟的祝福,跟隨上山學習布農的歷史與文化,由於內本鹿事件遭誤殺者中有年幼的孩童,特地帶著零食、玩具上山,弔念已逝者。


   


   對於首度有日人陪同探勘隊前往,阿杜勒說,內本鹿事件雖是場原日衝突,布農族人仍抱持著諒解、包容與愛的心情,迎日人尾島小姐前往內本鹿古道,將歷史不幸事件當作一面鏡子,學會彼此尊重、欣賞,亦盼這是個好的開端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


 



11歲小勇士 興奮上山學習傳承


 



自由時報【記者王秀亭/台東報導


 




 


 重返內本鹿舊社探勘隊中,11歲的布農族小勇士古聖峰是8名布農成員中年紀最輕的,從小陪著父親上山學習傳統狩獵技巧,迄今已是個小獵人,與族人一起回到祖居地「內本鹿」,進一步學習並傳承布農族文化。


 


 「山上很好玩。」談起深山裡的種種,古聖峰拋開害羞緊張的心情,玩興大起,直說好喜歡與父親一起上山打獵,學習布農族的傳統授獵技巧,要當個道地的布農獵人,這次特地請假跟族人上山,狩獵之餘,更希望了解內本鹿的過去。


 


   就讀小學5年級的古聖峰,2年多前在父親古誠山鼓勵下,和2個哥哥一樣,開始走入山林,學習打獵,迄今最大戰功是與父親合力打下的山豬。


 


   古誠山指出,移居山下的布農族小孩已少有機會親近山林,也不願忍受爬山的疲累之苦,狩獵技巧逐漸流失,眼見兒子古聖峰體力夠,也愛上爬山,找到機會就將技藝傳授給兒子。


 


   古誠山說,族人雖已多次重返內本鹿,但多是120天的長途跋涉,此次上山僅有5天,加上兒子古聖峰主動問起,心想可藉機將返回內本鹿之行傳承下一代,遂答應前往,盼已是第二度到內本鹿的兒子,未來也可帶著同儕上山,讓更多人了解布農族人的過去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



內本鹿殺戮事件 後裔選擇愛與包容



 


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24日電


 


 


內本鹿布農族舊部落在日治時期曾發生殺戮事件,造成布農族與日本警察傷亡。69年後,日本和布農族後裔攜手重返當地,用愛與包容走出新視野。


從台東縣延平鄉循著布農族遷徙古道進入內本鹿,15公里的古道在日本統治時代,設置溫泉、清水、楓 3個駐在所 (現在的派出所)1941年,這條「生命的臍帶」發生族群屠殺的悲慘事件。


前布農部落執行長那布表示,根據耆老口述歷史,日本統治時期,推行「集團移住」政策,逼迫習慣在高山奔跑的布農族,從中央山脈遷徙至平地。在高壓統治下,布農族只能屈就,但要求可返回舊部落狩獵。


1941年,布農族勇士「海蘇」申請返回舊部落,日本政府允許「海蘇」攜帶獵槍返回內本鹿;未料,「海蘇」晚了3天下山,「海蘇」被帶到駐在所毆打,感覺受到屈辱。


「海蘇」決定起身反抗日本,帶著妻兒、拿著獵槍,沿著古道返回內本鹿,沿路和日本警察發生激戰,日本警察動用300多名阿美族、卑南族青年團和日本警力圍捕3個月,還是無法抓到「海蘇」。最後,日本人拜託布農族長老進入山區勸降,允諾不殺害「海蘇」,「海蘇」才跟著長老下山投降。


不過,「海蘇」入獄幾個月後在監獄「暴斃」。內本鹿事件造成日本警察 2死多傷,還誤殺 1名日本小孩。


布農族將39日訂為「內本鹿事件」,每年3月間會回到內本鹿尋根。今年有來自日本歷史愛好者「尾島」女士參加。


「尾島」說,內本鹿事件她從小說和文獻中有所了解,但是過去的歷史,她無法代表當年的日本政府和受難者回應;她也無法預測,踏上那塊土地後的感覺會是怎樣,但她帶了玩具和糖果給當年被誤殺的日本小朋友。


和「尾島」攜手重返內本鹿的布農族青年說,布農族選擇諒解、包容與愛,歡迎日本後裔一起回到內本鹿。


1941年的內本鹿事件,埋藏在深山69年,事件的原貌就像染血的古道一樣,已經荒草蔓延,無法窺究全貌,布農族和日本後裔將併肩走出新視野。


 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ntermotion 的頭像
    huntermotion

    【狼煙行動聯盟】~Smoke Signals League~.

    huntermo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